乡伴食育师北京研学营记
SUMMER
乡伴消费者:陈培艳
2024年5月29 - 30日,正值小满时节,农作物麦子籽粒即将饱满,乡伴有家食育师一行十多人,来到北京顺义康之道北京耕读康养基地、怀柔芦庄小院及农场进行了二天的沉浸式生活学习。
何为礼仪?
食在衣食住行中的位置和作用
第一站是康之道耕读书院,我们走进一个僻静的院落,只见院墙上写着四个大字“食衣住行”
我们知道衣食住行是古代的礼仪的四个重要方面,在书院的启发下,我试图理解,“食”在历史上被赋予的重要礼仪作用,以及“食”在当下生活中所处的重要位置。
衣:早先无衣概念,所以人人平等,因为有了衣的出现,古代礼仪中,才有了等级尊卑,百姓称布衣百姓;戴冠者即大夫。
食:百姓吃素食,称素食百姓;食字,称器皿;又同饲(si),即把食物给人吃;
住:自古以来南面为尊。
行:大夫出门,汉书中说:“乘车为君子;挑担为小人”。
食在古代与祭祀密不可分,祭祀是对天地敬意的表达方式,古代皇家就有在冬至祭天,夏至祭地,春分祭日,秋分祭月之文化。祭祀中食物及食器选择极为重要,食作为一种媒介传递出真挚的情感,而不仅是食物的丰厚。传至今天,饮食文化贯穿于传统节日中,春节、端午、中秋、婚宴、寿宴中,其内涵丰富和得以延续至今。
在书院里,一蔬一餐都体现了饮食礼仪的方方面面。
食育——体现在
食心态、食方式、食材料和食器中
古人重礼仪,懂礼习礼在食过程中体现得很充分,我们现代人继承古人的思想,在食中中处处体现尊礼仪、重行动。
作为食育师,称为师者,首先要重个人修养,其次传授知识、仁德时身体力行。生活中的食育,从食的心态、方式、材料、器皿等方面传递出人的修养,呈现出完整的人。
1
食心态
一日三餐,我想到《朱子家训》一段文字: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之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”在康之道耕读书院午餐时,我们集体恭身行礼共念《感恩词》,向天地、国家、父母、师长,农夫、食物等,所有联系的人、事、物,表达感恩。因心怀感恩,即与食物产生了感应与链接,以崇敬之心通达自然万物。
2
食方式
《论语·乡党》中提到“食不语,寝不言。虽疏食菜羹,瓜祭,必齐如也。席不正,不坐。”
餐前,从进门开始,我们即践行着食不语的古礼,安静排队,轻轻地走入餐厅,手持托盘,盛适量饭菜后,端坐到餐桌上,一口一口慢慢咀嚼饭菜,桌边放置着提示牌 -- 止语增慧。
食的过程,虽然是素餐,但杂米蔬菜,都可体会到像斋戒时恭敬严肃。我在静默中专注感受食物带来的滋养,久久回味。
3
食材料
食材来源于大地,是天地日月之精华,良好的食物是能量的来源,致使身心平衡,阴阳和合。
耕读书院午餐选用自产粮食和当地蔬菜,主食是陈皮三色米,适应夏初的节气特点,蔬菜也选择应季的菜品,营养搭配合理。汤食提供了粥与银耳桂圆羹,为不同体质人来选择。
4
食器皿
盛饭的器皿叫案,又称食案,是进食用的托盘,形体不大,古代有四足或三足,足很矮,古人进食时常“举案齐眉”,以示敬意。今天我们虽然没有古人举案齐眉的恭敬,而是在吃净所有餐食之后,亲手把盘、筷、勺一一洗净,放归原处,以示对这一餐付出汗水的所有劳动者表示尊重,水净化了器皿和自己的心灵。
书院的一餐一食体现了以食养育的理念——“吃蔬食,穿布衣,习经典,悟正道 ”
如何“安”家?
第二站我们来到怀柔的芦庄小院,小院位于红螺山下,四面环山,门口茂林修竹,仿佛看到苏轼在此,写下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”的诗句。
当晚,我们围坐在室外小院中,竹叶沙沙响,一阵小雨突然间到来,我们享受着王维的“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,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”
虽然是初夏,我们仿佛置身于空山雨后的秋凉,松间明月的光照,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,我们当下与自然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。
我们从共享农场采摘的野菜,变成夏季时令最适宜的良食。
很快,小院的厨房如魔法般的吸引着所有人的眼和胃,山西“大厨”小智姐姐,为“家人们”做了营养的早餐和有着中国特色的美食“山西拉面”,大家围坐在三层露台用餐、聊天、观景,甚是安然惬意。如果在夜晚,露台可搭帐篷,亲子家庭一起、夜观晨辰,宿于自然之间。
细解“家”之一字,有女人,有猪(食物),有孩子即安了家,是保证家安心温暖的基础。
我们到此践行“生态厨房食养理念应用于家”的生活方式,幸福健康,乐在其中,期待家庭食育师之家,很快能安住在这里。
一个消费者理解食育师的使命
两天的行程,作为乡伴的消费者,我与圃畅、食育师伙伴从相识到了解,最终清晰地明了家庭食育师的使命。
如果从节气解读,每每提起过节,实指经历天地阴阳寒热变化的不同节点,而一年有24个节点,阴阳寒热能量都不相同,人体需要作出相应的调节来适应。
每个节又是转折点,是影响下一个气候的关键。家庭是国家的最小单元,家庭中重要连接者是每个掌勺者,她(他)承载着呵护生命的使命。这也是为何诞生了“家庭食育师”这个重要的角色。
① 食育师是家的灵魂,是生命呵护者,让一个家安稳,又能影响身边的人成为自己生命的呵护者。
② 食育师的学习与修养,继承家和文化,传递正能量,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人,是核心又是连接点和转折点。
③ 家是国的缩影,在家和文化中,每个家庭中的食育师,她(他)是原点,辐射四面八方,形成点线面体,呈现出完整和谐的社会。
短暂又充实的二天让我期待下次的同行,作为一粒种子共同传递爱和美好。
END
作者 | 陈培艳
审核 | 玲珑玲